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估值暴跌的创新药活过来了?华盖资本许小林:药品商业化阶段内卷问题严重|每日速读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23-04-11 18:23:29

“生物医药行业的春天应该是来了。”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如是说,随后,他向时代周报回忆起了刚刚过去的寒冬——2021年6月,港股医药板块暴跌,随后A股相关医药板块估值也进行了大幅调整。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6月份之后,医药行业经历了连续7个月的下跌,一直持续到2022年春节之前。其中,港股医药板块从最高点回撤的幅度超过50%,A股医药板块亦回撤超35%。


(资料图片)

“2022年,资本市场对于医药行业的配资降到了最低位。到了今年一季度,二级市场的资金开始不断地增加持仓。”近日,时代周报记者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与许小林进行了对话。他指出,过去一年经历了这么大的调整,市场马上复苏很困难,需要有一个出清的过程。许小林强调,“短时间内,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的反弹,而是一个相对较慢的回归。但行业回归到正常态势,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好的创业者和投资标的是复苏前提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受新冠疫情、医药政策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更加谨慎,整个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创新药企的股价多数跌幅较大。

《2022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显示,2022年,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热度下降,总计57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A股和港股完成IPO,美股无企业成功上市。其中A股上市49家、H股8家,分别募资749亿元人民币和36.38亿港元。

蓝皮书指出,相比2021年89家企业成功上市并累计获得约1400亿元人民币的总募集金额,2022年在IPO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较大下降,降幅分别为36%和44%。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 图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在许小林看来,短时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可能会受二级市场热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中国市场的资金量从来不缺。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信心的恢复以及资金的注入,整个行业应该能很快恢复到它应该有的样子。“当市场资金活跃度起来后,整个行业的复苏是迟早的事,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好的创业者和投资标的。”

药品研发同质化现象突出

创新药企的商业化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对很多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商业化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商业化阶段,内卷情况可能更严重,或许一点都不比在前沿研发领域的内卷情况要好,这个是我观察到的现象。”许小林称,未来平台型公司遇到的困难,面临的商业环境和挑战会越来越大。很多创新型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在布局生产和商业化的角度需要很慎重,可能需要和一些Big pharma(大型制药企业)合作。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商业化,这是创新药必走的三步流程。许小林指出,有些Biotech的创始人是研发出身,走到生产环节就已经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到了商业化阶段,挑战则更多。

“以5年前凭借PD-1跑出来的几家生物科技企业为例,这些企业销售团队的搭建和培养,与传统Big pharma不同,前者销售团队可能并不能直接上手,需要一个重新培养的过程。”他指出,“因此虽然有一些重磅产品的商业化,收入在增长,但销售费用可能在更大幅度地增长。从利润的角度看,其实并未反映产品的重磅性。”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但药品研发同质化现象亦日渐突出。许小林指出,研发上同靶向内卷的情况并不是今年才发生,而是过去三五年一直存在的问题。

“整个医药的研发从初心出发,就应该是解决临床需求,但是现在有些研发不全是为了解决临床需求市场总是会教育所有人。”许小林称,在资本热潮的推动下,个别企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眼下,生物医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从药企的BP(商业计划书)中便可窥见一斑。

“过去我们看到很多创业企业的BP可能有十几条管线,现在他们可能说自己只做一个产品,还有两三个管线在投入,但很慎重,时间表也变得非常合理。”许小林强调,未来不会像以前一样,只有最优秀、最头部、最有价值的生物科技公司才能成功跑出。

“经过从热到冷的过程,市场会越来越理性。”许小林称。

(实习生许坚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